10月18日,2025年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国际专题会议在金职大举行,活动由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主办,金职大智能制造学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联合承办。会议以“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农机行业专家,聚焦智慧农业与智能农业装备、人机智能边界应用技术、智能收获装备与采摘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智慧未来、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国际先进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等农机装备领域热点与痛点话题,共飨学术盛宴。来自省内外140余名农机领域专家家学者及高校师生参与现场会议,多人次线上观看会议直播。共同交流农机装备新技术、新成果,共同促进我国农机装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 |
韩国维兹罗(Vitzro)公司高级焊接科学家,韩国釜庆大学合作教授 马鲁里·莫汉·切普的汇报深入阐述了以工业4.0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型,重点介绍了增材制造(3D打印),特别是电弧增材制造(WAAM)在大尺寸、低成本金属部件制造中的巨大潜力。他不仅分析了WAAM的技术优势与挑战,如孔隙率、晶粒尺寸控制等,更展示了如何通过机器学习、实时监控和声学信号处理等前沿技术来优化工艺、预测缺陷并提升产品质量,为我们揭示了数据驱动制造的未来图景。
Murali Mohan Cheepu教授主题发言 ![]()
|
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教授Haoran Xie,他从“以人为中心的机器人设计”理念出发,介绍了多项创新机器人系统,如:可折叠可穿戴的增强肢体,以及基于生成式AI的动画绘制、建筑设计与流体视频生成等项目。他强调机器人技术应服务于人类在物理与认知层面的能力增强,体现了人机协同、智能融合的未来研究方向。
Haoran Xie副教授主题发言 ![]()
![]() |
浙江省种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陈建能教授系统阐述了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意义,全面梳理了我国农机装备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国际前沿趋势,并前瞻性地提出了未来农业装备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和机器人化发展的七大重点方向。报告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智能农机、无人农场、丘陵山区适用装备及农业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也凸显了浙江在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示范成效。这一系列成果充分体现了科技、人才、创新“三位一体”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作用,为我们加快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参考。
陈建能教授主题发言 ![]() |
江苏大学唐忠教授他聚焦于联合收割机在多源激励下的螺栓松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振动信号分析与智能识别的监测方法,开发了集成传感器、信号处理与神经网络的智能垫片系统。该研究为提高农机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唐忠教授主题发言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张海军;他系统介绍了新能源智能农机在无人驾驶与自主作业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氢燃料电池、换电技术、电机驱动、定位导航、路径规划与追踪等,并展望了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汇报不仅展示了多项实际应用案例,也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农业装备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路径与发展愿景。
张海军副教授主题发言 ![]() |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农业农村部东南丘陵山地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原浙江四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红阳正高级工程师。他从智能农机的概念、优势出发,结合浙江四方集团等企业的实践案例,阐述了我国智能农机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推进产业化、构建创新平台、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他的汇报为我们提供了从技术到产业、从企业到政策的全方位思考。
李红阳正高级工程师主题发言 ![]()
|
出席交流的还有:金华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崔旭勇、副主任张磊、科长洪一前;义乌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建文;东阳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李向俊;永康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方华;浦江县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琼;磐安县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阁;武义县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陶驹;婺城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科员徐凌芝;开发区乡村振兴部叶博闻。还有企业界专家同仁,分别是永康巨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长旭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金枫谷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金华牛哥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农机装备相关企业。
![]() |










